扫一扫关注芒果体育
发布时间:2023-07-25 13:33:26 | 浏览:
“闽中佳实秋前到,相对年年有所思。酬节只供原庙荐,承愚非复寝门时。飞来岭外炎风送,斜倚栏边揭露垂。料的擎归旧鸳侣,几多欢喜几多愁。”
乾隆四十七年(1782),福建一次进贡荔枝树60桶,结有荔枝473颗,七月初二摘下1颗,自落64颗;乾隆吃了4颗外,余下的赏赐给皇妃、皇子、亲王、大臣,除裕皇贵妃得到两颗外,其余的一人一颗,这批荔枝在13天后采摘完毕。乾隆皇帝特此写下这首《荔枝至颁赐朝臣而有感》。乾隆称赞过荔枝“信乎天下之奇产,而果中之称王也”。
康熙不喜此举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,福建巡抚满保奏请进贡荔枝,康熙回复:“上年所以停送荔枝,乃因朕暑前即去热河,所进荔枝并无用处。况朕极不好荔枝。尔等与其进新鲜小荔枝,不如将大好荔枝晒干送来。”康熙末年,荔枝一度停贡。
雍正、乾隆却喜吃荔枝。雍正年间,满保已升任闽浙总督,再奏进贡荔枝一事,此次却讨了新登大宝的雍正欢心。雍正朱批回复,显得又当又立:“朕甚是喜好吃荔枝,圣祖皇考先前亦知情。虽然如此,仅是水果而已,并非饭茶,不能充饥,虽可解馋,芒果体育注册app实与尔等费力,再沿途滋生事端强行、众人指责议论而分心,实不相符,既然尔等已令启程,尽量少些,无需多捎。”
清代《西清笔记》介绍了福建地方官员进贡荔枝的办法。福建当地是直接用桶栽的荔枝树通过海路运送至北京,中途以携带的福建本地之水来浇灌荔枝树,全程有花匠来养护。水路遥远,福建荔枝到了紫禁城,已是夏末秋前。如此颠簸数十日,待到荔枝树运抵京城时,荔果刚好成熟,但每株不过剩下六七颗了。
从杜牧的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到苏轼的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历代文人诗赋之中,荔枝是最抢镜的热带水果,原因之一正在于其是御贡珍品。
荔是草名,是另一种植物,即中药马蔺。据清代王念孙考证,“蠡、芒果体育注册app蔺、荔,一声之转,故张氏注《子虚赋》谓之马荔,马荔犹言马蔺也。”
荔枝最初有音无字。见于文字,始于汉代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“隐夫薁棣,答遝离支”之句。
为什么叫“离支”?荔枝可能是“劙枝”谐声取义,劙与离同音,意为割或砍。据苏颂《本草图经》:“此木结实时,枝弱而蒂牢,不可摘取,必以刀斧劙取其枝,故以为名。”此外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认为荔枝“若离本枝一日色变,三日味变,则离支(枝)之名,又或取此义”。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则认为:“南方离火之所出,荔枝得离火多,故一名离支。”两说相较牵强。
荔枝是我国原产物种,上个世纪40年代一度有英国学者质疑“未有野生品种”,实地调查早已证明:在我国南部,包括广东西南、广西东南、云南西双版纳地区,特别是雷州半岛和海南五指山区等,野生荔枝有广泛分布。
野生荔枝又称为“簕荔”,其特点果壳较厚,芒果体育注册app带革状软刺,俗称刺为“簕”,是广西苍梧一带方言。
荔枝作为皇家贡品,最早记载见于葛洪《西京杂记》。“尉佗献高祖鲛鱼、荔枝,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。”南海尉赵佗向汉高祖刘邦进献鲛鱼和荔枝。赵佗本为秦将,楚汉争霸之际,在岭南建立南越国,自立为王。刘邦遣使南越,才说服赵佗对汉称臣。
汉武帝刘彻后来攻破南越,设苍梧郡,取岭南荔枝百余株移植于长安,并兴建“荔枝宫”。
汉代《三辅黄图》记载了汉都长安城池的建设布局,其载:“元鼎六年破南越,起扶荔宫,植所得奇草异木。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,无一生者。连年犹移植不息,偶一株茂,终无华实,帝亦珍惜之。一旦萎死,守吏坐诛者十人,遂不复莳矣,其实则岁贡焉。邮传者疲毙于道,极为生民之患。”
《三辅黄图》所记述移植荔枝的“交趾”,应指的是今天的广西苍梧,而非今越南境内的古赢娄交趾。也就是说,汉武帝移植长安上林苑的荔枝,也就是《上林赋》所吟诵的“离支”,应是苍梧荔枝芒果体育官方网站。
虽然《上林赋》描述荔枝移植盛况“列乎北园,迤丘陵,下平原,扬翠叶,扤紫茎,发红华,垂朱荣,煌煌扈扈,照曜巨野”,却终因水土不服,移植失败,汉武帝甚至迁怒杀人。
《异物志》《南方草木状》等,均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著录。据西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苍梧多荔枝,生山中,人家亦种之。”证明在公元三世纪时,荔枝在广西苍梧境内已经有广泛人工栽培。
唐代段公路《北户录》载:“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,梧州火山者,夏初先熟而味少劣,其高潘者最佳,五六月方熟,有无核类,鸡卵大者,其肪莹白,不减水精,性热,液甘,乃奇实也。”苍梧荔枝在秦汉时已成名产,“火山荔”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早熟品种。
《广东新语》载火山荔:“火山善变,滋味百出。”“是皆火山之属,湛文简公昔从枫亭怀核以归,所谓尚书怀者也。”湛文简公即明代广东增城大儒湛若水,历任礼、吏、兵三部尚书芒果体育官方网站,他吃了“火山荔”还要把荔枝核揣在怀里舍不得丢掉,火山荔由此有了别名“尚书怀”。
汉代进贡鲜荔枝,称为“生荔枝”,从西汉武帝刘彻开始,直到东汉和帝时下令罢贡,前后约230年,跨越了两汉十二代皇帝。
汉时皇宫不仅有夏季进贡的“生荔枝”,又有库藏进贡来的干荔枝。《东观汉记》载“单于来朝,赐橙、橘、龙眼、荔枝。”在秋季橘、橙进贡时节,荔枝已经过季,这是赏赐匈奴单于的应该只是荔枝干品。
从贡路和产地两方面选择,汉代进贡的鲜荔枝,应来自苍梧。若是从苍梧进贡“生荔枝”,有两条道路,一条是萌渚岭道,另一条是骑田岭道。汉高祖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,就是走的这条道。两条道路都必须采用水陆兼程的办法,大致路程均在5000里上下。
汉代岭南进贡的物品很丰盛,从香料珠宝、珍禽异兽等皆由南而北运。朝廷甚至设置了专门管理进贡水果的官职,如“掌握岁贡龙眼、荔枝、橘、柚等珍果”的“圃羞官”。
“荔枝奴”一般都认作龙眼的别称。这个词本是苍梧俗语,意即栽种荔枝做贡奴,显见汉代荔枝进贡的劳役之苦。晋代嵇含著《南方草木状》时,却曲解了此语,释为“荔枝过即龙眼熟,故谓之荔枝奴,言常随其后也。”嵇含之意,龙眼在荔枝之后成熟,也即龙眼为荔枝之奴。嵇含写书时,汉代结束荔枝进贡已经200多年,但“荔枝奴”的别称一直流传下来。宋代到梧州出任州官的南昌人陈执中,才在诗中对“荔枝奴”的含意有了确解,其在《题苍梧部》诗中感叹:“果珍何忍命为奴?”
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何处?《书》只泛泛地说来自南方:“帝幸骊山,杨贵妃生日,命小部张乐长生殿,因奏新曲,未有名。会南方进荔枝,因名《荔枝香》。”又载:“(杨)妃嗜荔支,必欲生致之,乃置骑传送,走数千里,味未变已至京师。”到了宋代乐史撰《杨妃外传》,将“南方”改为“南海”。
唐朝开元之时,广东曲江(今韶关)出身的名相张九龄,在《荔枝赋序》中言及,他在京城时,与同僚官员谈到荔枝,“诸公莫之知,固未之信。”可见荔枝在唐代还是知名度不高的新奇果品。
苏轼在《荔枝叹》中称:“永元荔支来交州,天宝岁贡取之涪。”明言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今天以榨菜闻名的重庆涪陵运过来的。《舆地纪胜》载:“涪州有妃子园,在州城西十五里,言有荔枝百余株,昔杨妃所嗜即此。”又有学者指出,杨贵妃是四川人,四川的荔枝更合她口味。
《图书集成》引《蜀志》说:“唐天宝中,取涪州荔支,自子午谷内进入。”据学者冯汉镛考证,荔枝从子午谷运进长安,这条蜀道如今被学界称为“荔枝道”。子午道全长1040里,北口距长安甚远。南口则有两个,分列东西。东口在今陕西安康市(唐称金州),西口则在今陕西洋县。因此从蜀地运送荔枝到子午谷南口道路,应该有两条。
北宋时蜀地仍不断有荔枝见于诗文题咏,至南宋突然鲜有人言。据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《天道与人文》一书考证,12世纪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中,蜀地受其影响,失去了荔枝生长的基本气候条件。南宋时蜀地已难寻荔枝。
一是南海说。唐代李肇《唐国史补》载:“杨贵妃生于蜀,好食荔枝,南海所生,尤胜蜀者,故每岁飞驰以进”。杜甫在《病橘》一诗中同样说:“忆昔南海使,奔腾献荔枝,百马死山谷,到今耆旧悲。”至清代,曾出任两广总督的阮元作《岭南荔枝词》,更提出新看法:“新歌初谱荔枝香,岂独杨妃带笑尝。应是殿前高力士,最将风味念家乡。”高力士是广东高要县人,把家乡风味引荐给唐皇杨妃,也在情理。
二有各地说。清代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中认为,杨贵妃食荔枝,取自各地,“自酸而食至甜,自青黄而食至红。”所食荔枝品种齐全,“自水枝而食至山枝。……凡四阅月。”也就是杨贵妃吃完岭南的,再吃蜀地的。
三是荔枝干说。《书》记载,戎州(今四川宜宾)进贡的荔枝,是经过加工制作的“荔枝煎”。《荔枝谱》中记荔枝干制法:“红盐者,以盐梅浸佛桑花为红浆,投荔枝渍之,曝干,色红而甘酸。又,蜜煎者,剥生荔枝,笮(zuó)去其浆,然后蜜煎煮之。”荔枝盐煎不去壳,而蜜煎只取果肉。《灯影记》载,在天宝年间正月十五晚,唐玄宗在宫殿里抛撒闽江“红锦”荔枝,叫宫人为他拾取,抛撒的就可能是荔枝干。
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此名句出自杜牧《过华清宫绝句》。据考证,在《旧唐书》和《书》中,唐玄宗在位43年,去过37次华清宫。他和杨贵妃从来都是在冬天和孟春正月去华清宫,没有一次是去避暑的。这个季节没有新鲜荔枝可吃。再如杜甫《解闷》诗说:“京中旧见无颜色,红颗酸甜只自知。”既无颜色,很可能就是干制品。
杜甫在《甘园》一诗中,提到过柑果的保鲜方式:“结子随边使,开筒近至尊。”要让荔枝“生致”长安,必须在离枝三四天之内送到。在唐代荔枝保鲜技术,正是通过竹筒密封保鲜。
具体方法是:裁截竹筒,一端留节,把荔枝放在里面,口部塞上绿叶,再蒙上油纸扎紧,糊上泥土进行密封,这种原始的保鲜法历代相传,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,泸州市合江县仍在使用。
在宋代,又出现了装壶密封法。就是用带盖的壶进行密封,也有用木桶盛载冰凉井水,隔水置荔枝于水面上,密封桶盖。
北宋时,福建地区的荔枝成为主要贡品。苏轼《如梦令·荔枝》一词说:“闽溪珍献,过海云帆来似箭。玉座金盘,不贡奇葩四百年。轻红酿白,雅称佳人纤手擘,骨细肌香,恰是当年十八娘。”十八娘是北宋时福建荔枝名种,当时福建地区的荔枝是由海路运至扬州,再经运河抵达汴京。
《墨庄漫录》记载,北宋政和初年,“闽中贡连株者移植禁中,次年结实,不减土岀。”后来宋徽宗想要吃“生荔枝”,权臣蔡京就用小株的荔枝栽在瓦器中,敷以当地的泥土,用船运到汴京,移植于都门阙下,和清代满保上贡的方法一致。
通过移植荔枝树,进行保鲜,效果虽好,但数量会受限。荔枝生长周期较长,移植的方法不仅劳民伤财,长期进贡也会导致原产地荔枝树数量的减少,因此雍正虽然想尝鲜,还是叮嘱满保,不要“为此无用之食物之缘故,朕岂有损害名声之例乎?”
中国古代荔枝贡地不断变迁,两汉贡在岭南,唐宋贡在四川,元明清贡在福建。遗憾的是,这条因荔枝创办的“生鲜物流”,只是为了满足皇家的口腹之欲,而不能造福民生。(完)